12月1日,由环球网主办的第五届环球趋势大会在河北·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召开。会上,环球网公布了2023环球趋势案例,海信集团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向海外推出高质量产品而入选“年度优秀出海案例”。
长久以来,自主品牌出海和高端出海是检验品牌全球化拓展质量的两大关键词。海信集团此次入选“年度优秀出海案例”,其背后正是来源于海信对自主品牌出海和高端出海等长期主义的坚持。
“回顾海信出海的历程,如果提及与世界对话的敲门砖,那一定是技术和质量。”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举例说,南非是海信国际化的第一站。20多年前海信在进入南非第一个连锁店时,对方对产品质量提出质疑,同事当即把50万兰特(约合20万人民币)的押金放在那里说,“如果质量不好就把钱全给我扣下”。事实证明,海信的产品质量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由此打开了南非市场,并一举做到南非家电品牌佼佼者。
多年来,始终坚持自主品牌造船出海,坚持研产销“本土化”,高效率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面临各种不确定性挑战,海信坚持深耕本土化,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赢得消费者口碑,实现营收和市场份额韧性增长。时至今日,海信的海外布局已成体系,海信已覆盖了欧洲、美洲、非洲、中东、澳洲及东南亚等地市场;海外建有多个生产基地,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设立34个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25个研发机构,面向全球引进高端人才,提升技术产品研发能力。
今年9月,海信在塞尔维亚投资建设的冰冷工厂新厂房举行竣工和运营仪式,未来3年将陆续为当地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同月,海信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大学成立暖通学院,依托海信多联机中央空调产品的研发、制造、服务等优势,面向中亚五国招生,培养技术、销售、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助力提升当地暖通行业水平。
与此同时,海信还加大海外并购步伐,连续并购日本东芝电视、欧洲厨电巨头gorenje以及全球汽车空调Tier 1供应商日本三电控股,这三家企业都是世界知名的国际化企业。其中,海信收购东芝电视之后,仅用15个月就扭亏为盈,海信收购gorenje后,也只用了18个月即实现扭亏为盈,目前,海信收购的三电控股经营情况逐步好转,盈利在望。
市场调查机构Omdia发布的2022年全球电视出货量及规模排名显示,2022年海信海外收入757亿元,占整体营收41%,自主品牌占比超过83%。2022年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突破2454万台,同比增长16.1%,位居全球第二。
在全球化征程中,产业高端化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重要途径,而高端化不仅是对原有产业的升级,还包括企业的转型。
近年来,海信坚持高端出海,以创新功能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解决消费者痛点。“要做世界一流的品牌,必须跳出低水平竞争走向产业的高端,拓展高端产业。“贾少谦表示,高端是成为世界一流唯一正确的路。海信ULED电视在海外突破500美元这个关口,海信激光电视更是突破5000美元关口,成为中国高端家电出海的名片。
在高端产业方面,海信更提前布局B2B产业从家电企业向科技企业转型,积极拓展布局精准医疗、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光通信等B2B领域,进一步显示出海信全球化拓展的成色。目前海信正在助力埃塞俄比亚建设智能公交项目;海信超声已进入南非、阿联酋、德国等11个海外国家;就在今年6月,海信收购全球头部汽车空调供应商日本三电控股公司两周年之际,明确将汽车电子定为第二增长曲线之一。基于长期积累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海信将实现智慧驾驶、车路协同、智慧驾驶舱技术和汽车压缩机、汽车空调系统的有效结合。
从制造到创造,从性价到心价,从B2C到B2B,海信通过科技创新持续推出高质量产品来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在用高价值感来提升品牌的全球影响力。作为最早“走出去”的家电企业之一,海信多年来通过深化全球化布局和持续的体育营销策略,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不断跃升。去年,海信以“中国制造,一起努力”刷屏世界杯,向世界展示品牌形象和“硬实力”。今年9月,继2016年欧洲杯、2018年世界杯、2020年欧洲杯、2022世界杯之后,海信再次宣布正式成为2024德国欧洲杯的全球官方合作伙伴,海信集团将继续锚定全球化与本土化,踏上高质量出海发展新征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