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青话茶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青话茶
丨作者:小青
1、
经常喝茶的朋友们,不知是否注意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西式茶杯都是带手柄的,中式茶杯却基本不带手柄。
这是为什么呢?
带手柄和不带手柄哪个更好用呢?
今天就来探究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吧~
2、
中国的茶具与经常用到的食具、炊具一样,都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用,从粗到精的一个过程,都是在慢慢进步的。
茶类品种越来越多,相应的饮茶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因此茶具的制作技术也经过了不断完善。
而中国奴隶社会时期,人们最早发现野生茶树时,一般将采集的茶树鲜叶放在锅中烹饪成羹汤煮食,自然的,茶叶在当时就成为了蔬菜,与饭菜相同。
因此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烹饪方法和烹饪器皿。而最初的“茶具”,也就是我们吃饭的茶具用的便是碗。
3、
现在中国生产的茶具都深深受到了当时用碗的影响,大部分都不带“把”
这也是为什么中式茶具大部分不带手柄。
为什么要说大部分呢?
因为17世纪的时候,欧洲人非常喜欢当时中国的瓷器,所以经常在中国订做茶杯,而欧洲人一般都会嘱咐一定要加“把”
4、
中式茶具不带手柄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不美观,就拿盖碗为例,盖意为天、托意为地、碗意为人,其中就暗含了天地人和之意思。而独有一个手柄,不仅没有寓意,也不美观。
其次是不方便,一般我们的茶盘中,茶具会有很多,如果每个茶具都有一个手柄,难免磕磕碰碰,用起来着实有点不方便。
另外,目前的茶具是非常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每一个器皿单独拿出来都有其特定的用途以及位置,相互制约又不互相干扰,其中就包含有“律”的文化内涵。
既然有“律”,那么重复的设计自然越少越好。
最后是不实用,大部分的茶都经过了沸水冲泡,如果杯子带有手柄,饮用之时手感受不到茶水温度,喝起来不免烫伤。
而没有手柄的杯子,我们拿起来喝首先就会接触到杯子,进而判断出茶是否可以饮用。
5、
欧洲国家的茶杯为什么带手柄?
其实这个原因还要从我们中国的盖碗文化说起:
宋朝的《演繁露》里就曾有这样的记载:托盏乃始于唐,及其前世无所有。崔宁之女饮茶时,病盏热熨指,遂取碟融蜡像盏足之大小而环结其中也,寘盏于蜡,无所倾侧,因命工髹漆为之。宁喜其为,名之曰托,遂行于世。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就请点个赞,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关注【小青话茶】(ID:qingniao00007),带你了解更多红茶,绿茶,岩茶相关知识!
我是小青,与你共品佳茗~
往期精彩:
从茶中能品出什么?甘甜香醇?这款茶中却能品出岁月的味道
茶桌上最容易忽视的一个茶具,注意这个细节,才算待客周到
泡茶喝茶的小细节,待客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这些低级错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